Tech

我们真的会中文吗

by illlights, 2021-11-13


几个月前就在说要提一提文字功底,也看了些东西。可惜语言没什么提升,倒是发现自己根本不会中文,或者说,我们用的中文已经不是中文了。

我先是看了《中文的常态与病态》(余光中文),他是这么说的:

一般人笔下的白话文,西化的病态日渐严重。一般人从大众传媒学到的,不仅是流行的观念,还有那些观念赖以包装的种种说法;有时,那些说法连高明之士也抗拒不了。今日的中文虽因地区不同而互见差异,但共同的趋势都是繁琐与生硬,例如中文本来是说「因此」,现在不少人却爱说「基于这个原因」;本来是说「问题很多」,现在不少人却爱说「有很多问题存在」。对于这种化简为繁、以拙代巧的趋势,有心人如果不及时提出警告,我们的中文势必越变越差,而地道中文原有的那种美德,那种简洁而又灵活的语文生态,也必将面目全非。

中文也有生态吗?当然有。措词简洁、句式灵活、声调铿锵,这些都是中文生命的常态。能顺着这样的生态,就能长保中文的健康。要是处处违拗这样的生态,久而久之,中文就会污染而淤塞,危机日渐迫近。

虽说这篇文章已经有些时日,而且有些说法现在看来过于偏激,但诚然有不小警醒意义。全文较长,各位有兴趣可以搜索阅读,我在这做些总结、补充。首先要注意一点,余文说的“中文”指的是近代中文,与我们使用的中文已经不太一样,也就是说,当今中文已经西化了不少,

  1. 适当使用成语
  2. 中文常用实体、短语作主语,而抽象名词作主语较少见

      例如,他的收入的减少改变了他的生活方式。这句话是抽象名词“减少”做主语,而中文这样表达便显得生硬,可以改成他收入减少,乃改变生活方式他因为收入减少而改变生活方式

    这种现象在科学类文章中常见。的确,论文为了科学和准确常使用术语和抽象名词,但由此波及日常写作,并不是什么好事。

  3. 避免「万能动词+抽象名词」

    本校的校友对社会作出了重大的贡献。→ 本校的校友对社会贡献很大。

    昨晚的听众对访问教授作出了十分热烈的反应。→ 昨晚的听众对访问教授反应十分热烈。

    我们对国际贸易的问题已经进行了详细的研究。→ 我们对国际贸易的问题已经详加研究。

    心理学家在老鼠的身上进行试验。→ 心理学家用老鼠来做试验。(或:心理学家用老鼠试验。)

    这该是最普遍的西化中文用法。在百度上随便打开一篇文章,这样的表达数不胜数:

    因此面对日本诸如此类的事件,更多的国家应该警惕,防止日本做出更加危险的举动[[1]](https://mbd.baidu.com/newspage/data/landingsuper?context=%7B%22nid%22%3A%22news_8683899748807900945%22%7D&n_type=-1&p_from=-1)
  4. 减少伪术语

    伪术语指自造的“xx性、xx度”,也是受论文波及的余震之一,为了让文章显得准确,编造出伪术语却不准确定义,反而使文章文不从字不顺。

    事实上这种用法很多人已经习以为常,我在上一段的表述中,首先想写的就是为了显示自己文章的准确性,得改!

  5. 并非只有“们”表示复数概念

    中文名称没有复数变化,中文要表多数的时候,会说「民众」、「徒众」、「观众」、「听众」,所以「众」也有点「们」的作用。但是「众」也好,「们」也好,在中文里并非处处需要复数语尾。往往,我们说「文武百官」,不说「官们」,也不说「文官们」、「武官们」。同理「全国的同胞」、「全校的师生」、「所有的顾客」、「一切乘客」当然是复数,不必再画蛇添足。文中重点提到了「人们」取代原有的「人人」、「大家」、「大众」、「众人」、「世人」。但当下人们已经用得十分普遍,而且使用并不恰当:

    这种疾病是肉芽肿性疾病,对人们的肺脏,肺门淋巴结等器官造成一定的损伤[[2]](http://www.baidu.com/link?url=8AsCkQgteTMhV5NHa4JMelQN7sIjVxxnr-_pg4I1CtUX0LY8fXOkmxLs9S7b8_tm&wd=&eqid=bdbe07cf0001883a00000006618f32be)

    用实用而美的产品为人们增添获得感[[3]](https://baijiahao.baidu.com/s?id=1716204067154645236&wfr=spider&for=pc)

    此外,「……之一」的泛滥,也不容忽视。

  6. 可省略部分连接词、介词

    在英文里,词性相同的字眼常用and来连接:例如 man and wife, you and I, back and forth。但在中文里,类似的场合往往不用连接词,所以只要说「夫妻」、「你我」、「前后」就够了。同样地,一长串同类词在中文里,也任其并列,无须连接:例如「东南西北」、「金木水火土」、「礼乐射御书数」、「柴米油盐酱醋茶」皆是。中国人绝不说「开门七件事,柴、米、油、盐、酱、醋以及茶。」谁要这么说,一定会惹笑。同理,中文只说「思前想后」、「说古道今」。

    原来不用连接词的地方,在 and 意识的教唆下,都装上了连接词;而所谓连接词都由「和」、「与」、「及」、「以及」包办,可是灵活而宛转的「而」、「并」、「而且」等词,几乎要绝迹了。

    同样,滥用介词也是西化的重灾区:

    「今天我们讨论有关台湾交通的问题」;「关于他的申请,你看过了没有?」在这些句子里,「有关」、「关于」完全多余。最近我担任「全国学生文学奖」评审,有一篇投稿的题目很长,叫「关于一个河堤孩子的成长故事」。十三个字里,「关于」两字毫无作用,「一个」与「故事」也可有可无。
  7. 避免动词副词化

    英文的副词形式对中文为害也已经开始了。

    他苦心孤诣地想出一套好办法来。

    老师苦口婆心地劝了他半天。

    大家苦中作乐地竟然大唱其民谣。

    「苦」字开头的三句成语,本来都是动词,套上副词语尾的「地」就降为副词了。这么一来,文章仍然清楚,文法上却主客分明,太讲从属的关系,有点呆板。若把「地」一律删去,代以逗点,不但可以摆脱这主客的关系,语气也会灵活一些。

  8. 减少“的”

    白话文所以啰嗦而软弱,虚字太多是一大原因,而用得最滥的虚字正是「的」。学会少用「的」字之道,恐怕是白话文作家的第一课吧。

    文中提到了一种减少“的”字方法:形容词后置成句

    目前的白话文,不知何故,几乎一律前饰,似乎不懂后饰之道。例如前引的英文句,若用中文来说,一般人会不假思索说成:「我见到一个长得像你兄弟的男人。」却很少人会说:「我见到一个男人,长得像你兄弟。」如果句短,前饰也无所谓。如果句长,前饰就太生硬了。例如下面这句:「我见到一个长得像你兄弟说话也有点像他的陌生男人。」就冗长得尾大不掉了。要是改为后饰,就自然得多:「我见到一个陌生男人,长得像你兄弟,说话也有点像他。」

    后饰句可以一路加下去,虽长而不失自然,富于弹性。前饰句以名词压底,一长了,就显得累赘,紧张,不胜负担。所以前饰句是关闭句,后饰句是开放句。

  9. 中文不常见被动词

    (一) 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。

    (二) 新大陆被哥伦布发现了。

    (三) 新大陆被发现了。

    第一句施者做主词,乃主动语气。第二句受者做主词,乃被动语气。第三句仍是受者做主词,仍是被动,却不见施者。这三种句子在英文里都很普遍,但在中文里却以第一种最常见,第二、第三种就少得多。第三种在中文里常变成主动语气,例如「糖都吃光了」,「戏看完了」,「稿写了一半」,「钱已经用了」。

    文中提到,目前中文的被动语气有两个毛病。一个是用生硬的被动语气来取代自然的主动语气,另一个是千篇一律只会用「被」字,似乎因为它发音近于英文的 by,却不解从「受难」到「遇害」,从「挨打」到「遭殃」,从「经人指点」到「为世所重」,可用的字还有许多,不必套一个公式。

朱光潜在《咬文嚼字》中提到,文学借文字表现思想情感,文字上面有含糊,就显得思想还没有透彻,情感还没有凝炼。咬文嚼字,在表面上象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,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。这也是最近我努力的方向。

作者: illlights

2024 © typecho & elise